>>房事要闻
特色小镇是治“城市病”的良药

 

中房报记者 李克纯 北京报道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特色小镇已经成为城市化一种重要模式,居住在特色小镇已经成为许多人的追求。”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郑新立在3月24日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高峰论坛暨特色小镇合作开放大会上说。

 

郑新立认为,对我国而言,促进特色小镇蓬勃发展,更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大举措。

 

“特色小城镇更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钥匙,一个特色小城镇,对周边有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特色小镇不仅仅是一个小镇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的包括大量的产业、人口,甚至公共的福利资源向小镇转移的趋势,它改变的不仅是整个社会的结构,甚至能改变整个人类文明的结构。

 

“可以说,通过镇企业对接、特色小镇的发展改变目前资源过度向大城市集聚的城市化的趋向,共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的道路。”郑新立指出。

 

 

特色小镇可解决“城市病”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经历了世界上历史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过程,城市发展可以说是波澜壮阔,2016年,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35%,在此基础上国家还制定了2020年的发展目标,即城镇化率达到60%。

 

迅速兴起的大大小小的城市在集聚生产要素,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由于城镇化很大程度上是在各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间自然形成的,缺乏明晰的战略规划引导,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发展比较快的大型、特大型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房价极高,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形成了二元结构,既不利于培育稳定的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又造成了新老居民之间基本权益的不平等;更重要的是城市结构布局不合理,城市总量明显偏大。由于资源分配不平衡,在城市群内部行政区划常常扭曲了资源的合理配置,繁华的都市往往被周边贫穷的农村所包围,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巨大的落差。”郑新立表示。

 

在他看来,发展特色小镇,可以有效地解决当前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端。

 

与大城市相比,特色小镇的好处主要在于:位于城乡接合部建设特色小镇,有利于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实现城乡产业融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

 

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精致、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完善配套的医疗、教育等服务设施的小城镇居住的生活质量将会优于大中城市;

 

“还有利于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链,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释放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吸引一批企业事业单位从中心城区转移到特色小镇发展。郑新立认为,这能有效破局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大城市病”和中小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如何有更好的发展,以及乡村怎样避免走向衰败。

 

 

特色小镇发展不是靠政府规划出来的

 

 

“德国的城镇化已经达到90%以上,但是70%的人居住在小城镇,著名的大众奔驰公司都单独设在一个小镇上。居住在特色小镇已经成为许多人的追求。”郑新立举例道。

 

德国、美国、法国、瑞士等小镇既提供了中心城区不可能提供的优越的环境,又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色小镇在我国其实更早时候已经开始。

 

据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介绍,1983年-2001年他曾在浙江省乐清县、金华市、杭州市担任党政主要领导。“特色小镇就是在那一段时期开始的。”他表示。

 

“现有的特色小镇概念是4.0版的小镇加上新经济体,同时抛开了建制镇,进入了城市。”仇保兴从浙江的情况出发,梳理出小镇的四个阶段。小镇概念已从1.0版的“一村一品”,即一村一个主导产品,到2.0的乡镇企业、家庭作坊,再到上世纪90年代修复复古的休闲旅游小镇,如乌镇,进入到现在的4.0时代。

 

如今,浙江省在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各类块状经济的基础上,正全力建设78个特色小镇。全国范围内还有一批旅游小镇、科技小镇、金融小镇、商业小镇、工业小镇、文化小镇等纷纷涌现,蓬勃发展。

 

但仇保兴也有他的担忧,“特色小镇就相当于过去邓小平所说的,搞一个特区,把老体制绕开;特色小镇我搞一个简化的,把繁复的绕开,所以简政不能专权。我现在最怕的是,特色小镇总书记有批示,浙江有经验,不管什么都是特色小镇,泥沙俱下,把名声毁了。”

 

在仇保兴看来,特色小镇是从下而上的产业,不是靠政府规划出来的。“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是没有人能规划出来的,也没有人能搞一个长期的明确的规划。城市的规划是可预测的,但是小镇的产业是不可预测的。” 他指出。

 

 

特色小镇要突出“特”,忌盲目发展

 

 

在特色小镇高温下,我们看到的是各种各样的高新技术,重资金的投入,动辄几千亿元,甚至发展到现在可能是几万亿、十几万亿,还有号称40万亿的。但那些偏远的山区、那些县城、那些广袤的土地上所存在的那些乡镇,要不要建成特色小镇?怎么在同构化竞争和同质化竞争下发展而体现自己的特色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郑新立提出,首先要精心布局,整体规划。“特色小镇的布点由于优先选择在大城市、特大城市周边一小时生活圈内,接受城市二三产业的扩散、辐射和带动,一定要形成大中小城市合理布局城市群,利用资源城市远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必须首先改善交通条件,对特色小镇建设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总体规划,规划方案要经过有关专家论证和第三方评估。”

 

其次要突出“特”、创造优势。 郑新立认为,小城镇建设要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围绕一个核心产业和产品,要吸引相关的产品和科研机构进入,通过分工协作,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的创新,要避免千镇一面、“东施效颦”,要选择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产业和产品,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第三是城乡一体化改革的战略征程是使进入小城镇的居民平等的享受各种基本权益和公益服务,适应劳动力全国流动的需求,建立全国统一的类似重庆的地盘策略,全面实施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还要通过财政基金的引导吸引民间资金进入小城镇建设,各种基金、债券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允许以农村土地的法人财产权为抵押,桥洞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

 

郑新立提出,镇企对接搞好示范,实施千企千镇示范工程,希望广大企业和地方政府支持和参与,千企千镇应该做成样板工程,吸引全国各地有更多的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迁出地价昂贵、拥挤不堪的城区到小镇来打造属于自己的优美环境和发展空间,带动小镇及周边的发展。

通知公告
资料下载
在线杂志
="威海房地产电子杂志"
会员介绍
视频看房
威海市房地产协会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30222号

鲁公网安备 37100302000376号


电话:0631-5288790      技术支持:威海网